读书摘要系列

由于学习生活需要, 越发察觉到快速大量阅读的重要性.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快速大量阅读的适用场景和一些技巧, 而这里我将针对摘要笔记展开讨论.

读书摘要

过去我在阅读的时候几乎没有做笔记的习惯, 一本书看过了也就印在脑海里. 当需要的时候回想起来, 基本上也能记住大概的提要. 但是当阅读量增大时, 单纯的依靠记忆力就显得不是那么有效了. 快速阅读的状态下, 由于大脑需要应对高速且大量的信息输入, 难免会有细节上的遗忘. 比方说,连续的阅读了四本有关于美国20世纪初的图书, 里面包括了大量相互印证的细节和观点, 不同的作者也会有持有不同的意见. 四本书读完的时候, 给我留下了一个大概的印象, 但是有很多主要观点则是逐条的总结记录了下来.

Why?

针对这些事实和观点做适当适当的摘要有利于回顾自己的阅读成果, 也便于回查. 回想起某个事实的时候, 可以在自己的记录里快速查阅出处, 并一带回顾相关的信息(事实/观点). 可以说, 摘要本身也就是阅读中的一个环节. 只是通常人们只强调了读的部分, 而忽略了记录摘要.

记录摘要是一个主动的, 积极的过程.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醒自己在阅读时候应保持主动的姿态(Critical reading). 同样的, 整理记录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. 只被动接受信息而不主动思考是有害的.

学而不思则罔, 思而不学则殆.

我们的国家一直都在强调教育. 从某种层面上说, 提高阅读量确实是提升教育的一种方法; 人均阅读量也是衡量一国国民文化水平的一大指标. 但是, 如果不思考, 读书的功用便丧失了. 私以为, 我们国家学生的智力和阅读量都不低, 但是思考能力却被剥夺了(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). 这导致我国国民的思想水平和一百年前几乎毫无差异.

似乎偏题了. 当然摘记好处还有很多, 我自己也是在最近的阅读上才应用了摘要的方法来帮助阅读.

方法论及形式

自己的纸笔摘抄自然是一种方法. 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摘记方法, 但是前提是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.

以我个人为例, 我习惯阅读电子书. (穷啊, 买不起纸书. 四本书动不动就上百, 学生党负担不起.) 对于我来说, 在快速翻阅之后退出电子书, 回想一下书中出现的不熟悉的概念和作者提出的观点. 然后逐一的不分顺序的把他们用键盘敲出来, 再用Markdown略加以编辑以后区分出层次. 最后会在旁边加注上自己的思考(如果有的话). 以电子档做摘要有几个好处:

  • 打字速度比手写快, 特别是中文. 如果真的有必要摘抄原句, 电子书也可以提供轻松便捷的复制功能.
  • 方便检索, 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性. 有时候自己手写的笔记懒得回去翻看, 一是因为自己手写不好, 辨认费力; 而是因为检索困难. 即便有着完善的编号框架体系, 查找出某一个关键词还是需
    要花一番功夫的, 特别是很久以前的笔记.
  • 便于保存, 且高可用. 电子档可以永久留存, 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翻看. 纸质笔记可能会丢失, 也很难想象读书笔记随身携带. 电脑和手机则允许在任何时间地点存取摘要.
  • 便于在网络上分享. 可以把自己的见解传播出去影响他人, 提高大众姿势水平, 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快速了解一本书的便利. 这也是我写作这个博客的一大目的.

身边有些大佬喜欢边读书边摘记, 有时候会把整个句子抄录下来. 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, 原因在于抄录会打断阅读思路, 而且也会降低阅读速度, 在大量阅读的时候是明显不合适的. 不过既然大佬这做, 应该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. 所以说适用于每个个体的方法论是不存在的.

写在最后

年轻人应该大量读书思考, 提高自身的姿势水平, 到西方所有国家都去见识一番.